台灣面對高齡化、少子化社會的衝擊,加上過內勞動人口持續緊縮,移工成為彌補勞動力缺口的重要來源,助聽器推薦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表示,由於未來在輸出國供給面減少、鄰近地區需求面增加下,童子賢大膽預言「台灣10年內將沒有外勞」。
根據報導,童子賢25日晚間出席活動時表示,近來東南亞移工市場需求面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像是過去沒有開放移工的中國大陸,現在開放輸入後,會用人民幣把在台灣、香港長期訓練過的移工買過去;就連屬於高齡化社會的日本,也改變勞動政策,開放移工輸入,這麼多國家開始競爭這些需求,台灣可輸入外勞人利勢必大幅減少。
對此,台大醫院教授王明鉅今日在臉書指出,台灣未來的確可能會沒有外籍勞工,且嚴重缺工的產業與比例會愈來愈高,王明鉅更坦言,「我相信那個時候絕望的政府,開放外籍勞工的對象國家,有一天可能會遠達非洲,助聽器只是那也一樣沒有用」,同時他也抨擊衛福部現行政策,「不可能解決台灣的長照問題,甚至會因為人力愈來愈缺乏而無以為繼。」
數位式助聽器適合輕度、中度聽損者,通常助聽器價格會較貴,也多是國外大廠開發的主要產品,其助聽器音質通常較細膩,接收到外界聲音後經過處理再傳導到耳朵裡,能夠自動消除許多吵雜的聲音,例如高頻聽損者恐只希望放大高頻聲音而不希望低頻也跟著被放大助聽器價格,數位式便可以調整高低頻的差距,這樣一來就可以聽到想聽的聲音,同時也可以屏蔽掉吵雜的聲音。
王明鉅在文章最後更感嘆表示,「別再寄望別人,好好保持自己的身體健康,從少吃開始,把你每天要吃的甜食少吃一份,把你每天的食量少吃三分之一」,他認為這樣控制飲食養生,家人及子女們未來才不會「為了要不要照顧一直躺在床上的你而哭泣。」
更多 TVBS 報導
日本缺工! 將開放43萬外勞名額搶人
平均月入5萬無感?施俊吉稱「外勞拉低平均」
新移民法挨批搶飯碗 國發會:不影響國人
根據研究,不管是何種聽力減退,語言辨識度都會逐漸下降,也就是說會越來越難理解別人說的話,而且聽神經也會因為沒有接受足夠刺激,而越來越退化。研究發現,老人家從聽力開始退化到想配戴助聽器的時間,約六至八年,若加上「刻意」排斥助聽器,往往聽神經辨識語言能力下降的更快。為了能讓老人家接受「助聽器」,我會建議用「聽力減退」代替「耳聾」的說法。只要鑑定且診斷需要配戴助聽器的患者,雙耳聽力皆損失在五五至一一O分貝之間,可以補助兩耳助聽器,而優耳(好耳)聽力損失在五五至一一O分貝之間,且劣耳聽力一一O分貝以上,則補助一隻助聽器給較好耳配戴。低收入戶單耳最高可補助一萬元,雙耳可補助兩萬元,非低收入戶者單耳可以補助五千元,雙耳可以補助至一萬元,算下來也不無小補。